经常遇到工程师跟我们讨论,在快充充电头的测试中低压高压一起测试会不会更快的问题,今天就总结多次讨论的结果分享给大家。
一个充电头,有哪些功能需要测试呢?跟电性能相关的主要是高压测试,直流输出测试,交流输入测试,以及转化效率等测试;
电源适配器的电气强度耐压试验或者称为高压测试,也就是在电源适配器的带电部件和外的一次和二次电路之间增加数倍额定工作电压的高压,从而验证电源适配器有无接地和绝缘是否正常。比如我们客户某牛的适配器,高压测试是电压3750V,时间1-3秒,读取电流<10mA。高压测试一般使用高压仪。
高压仪
直流输出测试包括:快充协议测试,各个电压档位的电压、空载电流、满载电流,过流保护,D+/D-电压,纹波,短路测试等。这部分的测试一般使用带协议的负载进行测试,如ASD909A、ASD863、ASD-L9012;
ASD909A ASD863 ASD-L9012
交流输入测试包括:输入电压,110V 220V等各电压档位的切换,功率因素等。交流部分一般使用交流电源加功率计来测试。如图:昂盛达的ASD863配合ASD651,可以一次完成充电头除高压测试外的所有功能测试,配合定制治具,测试效率很高。
01
ASD863+651
ATE
02
那么高压和低压一起测好,还是分开测好呢?我们的建议是分开测。原因有几个:
第一、如果想高压低压一起测试,就要在一个测试一起上完成,就需要使用ATE
为了防止高压的电流跑到低压直流端烧坏设备,高压低压需要隔离开,常见的高低压隔离方式有两种:
高压继电器
第一种是高压继电器,一般价格在百元左右,
一台ATE需要十几个到几十个不等,成本不低,
而且继电器是有使用寿命的,这种方式用的不多;
顶针结构设计
第二种通过结构设计进行切换,这种方式使用顶针,以前没有快充的时候就还比较简单,现在有了快充,每一路低压端有8根线,顶针两端就是16根,如果是四切四的模式,接线和顶针的数量相当惊人,也大大的增加了接触不良等各种问题发生的概率。
所以从稳定的角度,不建议一起测;
第二、从设备成本考虑,一台快充的ATE价格动辄上十万,而且体积庞大,不利于生产线使用。而ASD863+651,体积小,
搬运灵便,价格更是只有ATE的两到三成左右,效率也会更高。而一台高压机的成本只有几千块,加起来也比ATE便宜一半以上。
所以从价格的角度,不建议一起测;
第三、从人工成本考虑,经常有人认为放在一起测,两个工位可以合起来到一个工位,节省了人工;这么算是不对的,算人工成本,是要算单个产品上用掉的工时,同一个产品,同样的测试内容,分开不分开测,其实有效的测试工时是一样的。
如两个工位各用时10S,分不分开测试有效工时都是20秒,也就是说
一个工位测试,一个工人,每个产品用20S,一个小时测180个;
两个工位测试,两个工人,每个工步用10S,一个小时测360个。
所以结果是一样的,每个工人的产能就是每小时180个;如果不考虑过栈时间,效率基本是一样的,人工成本也差不多。
所以从人工的角度,如果不考虑过栈时间,分开测和一起测的效率基本是一样的,人工成本也差不多。
另外,在设备数量一样的前提下,设备的使用率也高,效率也 就越高,这个不必多言。那么假设只有一个负载,一个高压机,
如果放到一起就要按顺序测,也就是说负载测试的时候高压机休息,高压机测试的时候负载休息,那么他们的平均使用率就是50%,
所以负载和高压机和在一起效率一定不会更高。
总结以上可以看到,从设备成本,人工成本,稳定性等各方面看,高低压分开测应该是更合理的。就像这样